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迈向大智能时代 中国数字经济呈现五大发展趋势(2)

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6-3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商和企业家代表参与。 高技术和智能化市场来势凶猛。本次世界智能大会瞄准新基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技术服务、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

商和企业家代表参与。

高技术和智能化市场来势凶猛。本次世界智能大会瞄准新基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技术服务、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产业,共签约项目148个,投资总额超900亿元,其中新动能项目130个,占项目总量近90%。根据赛迪顾问(CCID)的预测,预计未来三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将持续升温,市场规模将保持30%左右的增长速度;到2021年,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突破800亿元;在行业结构上,随着智能化产业链的不断扩张,物联网的几何级数增长,除当前发展迅速的智慧金融、智能安防等领域外,未来各个行业的智能化市场发展雏形已现。

构建全球化的智能人才体系

在此次天津举办的第四届世界智能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发布了《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发展报告(2019-2020年版)》(以下简称报告)。报告表明,我国当前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发展呈现三大趋势:一是人工智能产业人才本地化服务趋势明显;二是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三是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培养生态体系建设重要性愈发凸显。虽然我国的智能化人才本土化供需体系建设力度在不断加大,但如果按照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实现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的目标,预计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人才缺口达30万,特定技术方向和岗位上供需比例失衡尤为突出。

根据《报告》统计,智能人才供需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不同类型的岗位供需不平衡,其中比较突出的矛盾是企业的高端研发、应用开发岗位人才供给比例失调;二是不同的技术方向供需不平衡,例如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在现阶段的人才需求最为突出,在整体需求岗位中的占比分别为39.1%和33.4%,但相关技术方向的人才极度稀缺,人才供需比仅为0.23和0.09;三是不同区域人才供需不平衡,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和川渝地区是当前人工智能产业的主要发展高地,人才需求规模占全国总需求的90.9%,人才供给规模占全国总供给的82.9%。

结合近期云上广交会和世界智能大会的情况看,我国的智能化产业不仅仅是在国内发展迅速,而且在全球范围内也有着强大市场需求。与传统产业因历史原因较之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发展差距不同,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智能化产业在国际舞台上与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形成群雄逐鹿的局面,在高技术竞争过程中充分展现出了我国的制度优势。因此为适应我国智能化产业面向全球市场的发展趋势,我国未来进一步完善全球化的智能人才体系,建设产学研的国际化、高流动性智能人才供需生态体系的需求将愈加紧迫。我国在加快培育本土化智能人才的同时,也会吸引越来越多国际高端智能人才加入到创新体系中来。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进程加快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动能之一。《意见》提出,要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并强调引导培育大数据交易市场,为未来我国数字经济的长期发展指明了方向。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9年)》,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3万亿元,增长20.9%,占GDP比重为34.8%;就业人数占比达24.6%,同比增长11.5%,显著高于同期全国总就业规模增速。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数字经济发展的用户基础越发坚实,数字经济所占比重持续增加。随着新基建的全面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进程会进一步提速。

未来我国的数字经济在进一步推动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的基础上,将不断创造出新动能。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网址: http://www.jjyshfzyj.cn/zonghexinwen/2020/0630/344.html



上一篇:高志国李平会见中信银行长春分行行长刘战一行
下一篇: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 全力以赴做好经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投稿 |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编辑部|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版面费 |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论文发表 |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