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青春期的少年屡现坠楼自杀事件,是教育的缺失

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6-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近期,某中学高二学生坠楼事件登上了各大新闻热搜榜。在警方未公布监控视频之前,网友及媒体根据该学生母亲发布的信息加以推测,认为该学生可能遭受了校园暴力、教师辱骂、蓄

近期,某中学高二学生坠楼事件登上了各大新闻热搜榜。在警方未公布监控视频之前,网友及媒体根据该学生母亲发布的信息加以推测,认为该学生可能遭受了校园暴力、教师辱骂、蓄意谋杀等。央视新闻也对该事件高度重视,进行了实地采访播报,希望警方校方给予更多事实回应。事发三天后,警方公布了监控设备拍摄到的学生行动轨迹,结合事发现场指纹、脚印等,排除刑事案件,认定该起事故是学生的自杀行为。

学生自杀自残事件登上新闻平台页面,已经不是第一次。

我国将6岁—29岁都定义为青少年。在我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其中在校学生的自杀率位居全球第一,并有逐年攀升的趋势。自杀原因排列中,占据第一位的是学习压力过重(约45.5%),而后是情感问题(约22.7%)、家庭矛盾(约13.6%)。也有部分学生因为对生死的好奇、无知,相约自杀。

除此之外,我国城市青少年网络成瘾比例约占网民的14.1%。有沉迷于网络游戏的“网络游戏成瘾”,也有沉迷于聊天交友的“网络关系成瘾”,还有沉迷于色情活动的“网络色情成瘾”等。长期沉迷于网络的青少年,身体、学习、工作、社交都会受到影响,甚至于无法正常地生活。究其原因,一方面来自于学习压力过大、家庭教育缺失;另一方面是社会环境的变化,如网络游戏的流行、随处可见的上网场所。

不难发现,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越来越多新鲜的事物“入侵”着我们的生活。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需要正确的约束和引导,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拥有健康的心理活动。否则很容易因自身压力无法排解、受同伴负面影响等原因,引发吸烟、吸毒、打架、网瘾、甚至自杀等不良行为。在这其中,最关键的两个因素是学校教育和家庭环境。

一、学校教育

在学校里,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教育的工作,对学生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

?受文化传统影响

中国千百年来的教育传统,都把道德、伦理摆在了首要的位置,注重传承,恪守规矩。在学校里,学生要听老师的话,教学围绕着老师的讲授展开。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受到了抑制,教师也易用权威来压制学生的创造性。而西方文化强调科学民主、个人自由,鼓励学生对权威提出质疑、向知识发起挑战。我国的学校教育一直到辛亥革命后,才融入这样的观念,规定男女生可以同校,废止读经,在学习内容上补充了自然科学的知识,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的联系。

受教育目的影响

西方的教育,重在培养学生丰富的个性、独立的人格,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力。他们的学业成绩评定,结合了课堂表现、家庭作业、小组合作、社会实践等方面,属于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这得益于他们自由开放的文化传统,和相对发达的经济条件、完善的社会配置。

中国的古代教育以背诵儒家经典为主,近代教育以适应生产力为主,而后“素质教育”“建构主义”等提倡创新、实践、综合的理念渐渐出现在现代教育方针、课程理念中。但无法否认的是,我国现有的经济水平不够发达、教育改革不够彻底、教育者的教育理念没有彻底转变等等,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将其贯彻到底。

学生走出校门,进入社会,想要得到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大概率需要一张大学的文凭。大学越好,薪资越高。而这一切的前提是顺利通过高考。

高考被无数老师和家长形容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高中生挑灯夜战,做题做到手指变形,初中生和小学生也不能放松,九年义务教育,像是为了即将到来的高考做铺垫。

高考既是学生生命的转折点,也是老师教学成果的有效检验。为了让学生考出漂亮的分数,老师很容易陷入“注入式”教学:向学生灌输知识点,而后十遍百遍地做练习。忽略了学生是否理解、是否愉快。大班教学,成就了高效、普及,却很难做到因材施教、面面俱到,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无法关注到他们的心理变化。

虽然目前倡导的是“新三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但实际操作中,不少老师还停留在“旧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老师上课以教材为主,辅以大量习题,甚至占用音乐课、体育课、课间休息时间,给学生讲课、做题。学生的活动时间少,课业压力大。在出现焦虑、厌学情绪时,老师和家长若没有及时察觉,或是强制、暴力地进行压迫,学生很容易选择极端的方式来逃避现实生活。比如进入虚拟的游戏世界、寻找陌生人排解内心的情绪、甚至被邪教人员精神控制。


文章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网址: http://www.jjyshfzyj.cn/zonghexinwen/2021/0616/1583.html



上一篇:(国际)约旦官员学者赞赏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
下一篇:“东北振兴与新时代社会发展”研讨会在延吉召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投稿 |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编辑部|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版面费 |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论文发表 |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