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社会发展本质进阶论析(2)

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此反思之上,各国开始重新审视原本单一的“唯经济”式发展内涵,在立足实际国情基础上,努力推动本土社会向社会发展本质的第二阶段,即结构均衡

在此反思之上,各国开始重新审视原本单一的“唯经济”式发展内涵,在立足实际国情基础上,努力推动本土社会向社会发展本质的第二阶段,即结构均衡型发展转变。相应地,亦催生出两种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一是倡导从经济、社会、生态等多维度对社会发展制定政策、计划或方针,并对其后果进行事前评估、事中监测和事后综合比对,规避出现单纯因经济增长而衍生的贫富两极分化、犯罪率上升、生态环境污染等失衡发展的悖论局面;二是提倡以满足社会成员的多元基本需求作为发展目标和规划依据。合理的社会发展本质应当表现在四对关系的协同:即人与自然关系上的生态均衡、区域发展上的二元弱化、社会子系统间关系耦合、职业群体比例上的财富“生产—分配”公平。现实中,任何历史时期和意识形态中的社会“均衡—失范”发展并不是两种孤立的形态,而是在同一叙事中交替发生。长远来看,人类社会发展本质总是“协调→失调→再协调”的循环往复。

有鉴于此,笔者立足社会发展变动不居这一根本特性,尝试将其本质细化为三重递进阶段:即“现代化”崛起为核心的初级本质、“物质—政治—精神—社会—生态”五位一体文明为载体的中级本质和以“个人—社会”协调共进为目标的高级本质。而每一阶段的本质都是彼时社会中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事物的统一、逻辑与历史的统一、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因此,对不同背景下发展本质的追寻应秉持三项原则:(1)坚持将以人为中心视作研究社会发展问题的价值追求,从人类整体性观点审视和分析相互间的共同利益。(2)灵活辩证地使用全球化视野探讨社会问题的转化。既要突破“西方文明中心论”的误区束缚,又要防止故步自封,而是将某一社会的综合蜕变理性放至世界性框架内考察。(3)坚持代际公平原则,聚焦可持续发展思维,扬弃传统社会体例中的沉疴,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共处。

三、“现代化”崛起:社会发展初级本质的表征

人类奋斗目标是致力于各自社会走向更高水平,现代化突出的自我维持和创新增长的机能为社会发展奠定物质、精神和制度基础,从多个角度反映出不同意识形态国家共同发展的初级本质。

(一)现代化的实证模式辨析

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实证主义(Positivism)取向对社会发展做出研究范例上的准确理论判断。“现代化”更多被视为一种独立于社会成员主观意识之外,被纯粹判定的“客观事实”,关注点汇集于“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的泛动力特征。如“社会唯实论(Social realism)”拥趸埃米尔·涂尔干(Emile Durkheim)在观察总结“自杀”和“社会分层”等现象后,提出的“机械团结(Mechanical solidarity)”和“有机团结(Organic solidarity)”将社会分工认定为巩固社会秩序和刺激社会发展的核心介质。斐迪南·滕尼斯(Ferdinand T?nnies)指出,社会发展的意旨是“理性”助推下,从基于生活及自然感情之上的“共同体(community)”向基于个人有计划社会行动及其占有物合理交易之上的社会转化。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则将现代性概括为是一类社会生活或组织形式。前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事物及活动空间的把握受制于当事人是否“在场(presence)”;而现代性的出现改变了时空关系距离,人际互动不再受制于必然“在场”这一条件,“缺场(absence)”的联系也变得稀松平常[5]。由此产生四个构面的社会发展结果:资本主义经济(Capitalist economy)、劳动分工(Division of labor)、军事秩序(Military order)和民族国家体系(Nation-state system)。遵循此逻辑认同,马里奥·列维(Mario levy)详细地将现代与非现代化深层社会结构进行实证比较,认为现代社会具备八个特性:(1)各单位之间具有较高程度的专业化、功能分化和相互依存性;(2)伦理具有普遍主义性质;(3)国家权力虽然集中但不专制;(4)社会关系具有合理主义、普遍主义、功能有限和感情中立的特征;(5)拥有发达的交换媒介和市场;(6)拥有高度发达的科层制组织;(7)家庭规模不断缩小,功能持续减少;(8)商品和服务在城乡间自由且非单向的流动[6]。换言之,社会现代化某种程度上可以清晰地借助微观指标对子系统进行区块化分割。

上述各类关于现代化的理论阐释虽然坚持实证主义立场,但均缺乏具体的定量数理支撑,只是依靠某种客观的抽象概念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实现现代化,或者实现程度有多少。直到20世纪60年代后,经济统计模型的广泛开发和应用,学者才开始真正重视量化工具对社会发展的描述和预测功能。最著名的当属美国学者拉西特()的现代化指标体系,他从六十多个方面对包括发达和不发达在内的72个国家进行比较,发现当区域内人均年收入达到3000美元时,农、工、服务业占比依次大致为12%~15%、40%~45%和40%~50%;非农业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70%;受高等教育人口占同年龄组的比例为10%~15%;人均预期寿命达70岁以上等等特征[7]。这种结合数据分析现代化进展的思路日后被充分肯定且极大增加了实证主义研究现代化的证据固定。鉴于实证主义将现代化界定为认知社会结构的“社会事实(Social fact)”,那么不仅要将各项复杂的社会表征直观为可以量度、计算、比较的数字和符号,更要运用多元化视角凝练出数据背后的理论依据。


文章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网址: http://www.jjyshfzyj.cn/qikandaodu/2021/0624/1603.html



上一篇:试论林业生态环境改善与园林绿化发展
下一篇:成人女性终身学习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基于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投稿 |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编辑部|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版面费 |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论文发表 |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