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社会发展本质进阶论析(3)

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二)社会现代化的内容建构 作为社会全方位发展的初级本质,现代化架构交织依存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大致可以细化为五维向度。 首先,经济现代化

(二)社会现代化的内容建构

作为社会全方位发展的初级本质,现代化架构交织依存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大致可以细化为五维向度。

首先,经济现代化是先决前提。经济高质量发展可以为居民收入提质增速、生活方式变更转型、消费格局升级重塑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更是工、农和服务业结构现代化的根本保障。广大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层次的提升对供给侧整体质量要求愈发严格,经济结构优化迫在眉睫。根据“配第(Petty)—克拉克(Clark)”定理,伴随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增长,全社会产业结构调整是必然涌动态势,起初是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并占据绝大比例,最终在结构合理的产业分布上是质量效益最佳的第三产业比例最高[8]。这也表明,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工业和服务业应当占有相对优势,或者说附加值高且可循环的资本占据产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其次,政治现代化是制度保证。它包含民主化和法制化两大历程。前者指大众对社会生活的普遍参与;后者指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减少外部变动对社会稳定的负面影响。现代化的政治体系应当覆盖三个方面:一是威权合理化(Rationalization of authority),即以单一、世俗、全国性的政治权威取代宗教、家庭和种族的政治权威,使政府成为人的产物来维护社会秩序。二是结构离异化(Structural dissociation),即划分的政治职能由新建的专业化结构来执行,使各级行政机构依靠能力、实绩而非先赋因素变得更加细致且规范系统明确。三是参政扩大化(Expansion of Participation in Politics),即增加所有集团和个体参政的广泛性和规模,使人民意志在政治表达中更加充沛。

再次,文化现代化是价值驱动,集中表现为精神生活的世俗化(secularization)与理性化(rationalization)。按照马克斯·韦伯(Max Weber)的理解,所谓世俗化是人们反对宗教迷信和意识形态的依附性,相信科技创新可以改造世界,对新事物采取开放的态度。而理性化是人们观念和行为动机不再受宗教或感情因素支配,而是遵循普遍自由原则的社会组织和科学机构自主从事现实的活动。效率、利益、程序渐渐成为支配社会行动的最高原则[9]。两者有助于使人摆脱蒙昧,共同促成科学繁荣和现代化道德体系的确立。

复次,结构现代化是质量体现。包括:(1)个体角色分化。一方面,随着劳动分工细化,人们在不同场合所扮演社会角色分离,不必像过往在特定场合同时承担多种角色的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人际互动愈发是特定角色上的交换,依照角色规范在理性基础上实现角色的社会功能。(2)社会组织分化。即承担多种功能的单一组织向承担单一功能的多种组织转化。大量职能从传统“一肩挑”的组织中剥离,形成高度专门化和功能单一化的高效科层制集体。(3)社会地位分化。多元化的社会分层体系有益于社会成员通过各自专属角色获得层差性社会地位,地位配置的灵活性和可获取性刺激各类资源在全社会的自由调动和有效使用。

最后,人的现代化是终极归宿。这主要着眼于两点:一是,人们的主观态度应具有与宿命论相对立的效能感,乐于接受社会革新,愿意尝试新的生活经历,尊重各种不同的开放性意见,积极更迭知识和信息;二是,客观行为无论在公共抑或私人生活里都趋向计划性,个体重视专门技术和公正的分配,从而主动接受高等教育并培养职业技能。人是社会发展的最基本要素,其素质直接决定现代化的式样、性质和速度。一个国家或社会可以从外部引进科学技术、管理方法、教育制度,但若缺乏能够执行和消化吸收这些“硬件”的人,实现现代化无疑举步维艰。

(三)社会现代化的本质特征阐释

现代化是一场翻天覆地的性质嬗变,与“前现代”社会相比,其基本特征在多元化基础上又平添一重进阶色彩,集中表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本体递进程度持续深化。以工业和信息革命为载体的现代化俨然构成不可逆的历史趋势。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生产力徘徊在较低水平,渴望通过各种现代性因素推动本国或地区内各项事业加速发展。与此同时,发达国家近年来也陷入“过度”现代化的消极泥淖,同样需要不断自我调适,解决旧有问题,再融入下一轮的发展潮流之中。

第二,“传统—现代”理性化的批判继承。现代与传统的关系在现代化结构体系中被某种程度曲解。实际上,“传统”内部包含本民族在各个历史时期、不同条件下由多个群体贡献的智力成果。一方面,它是见证民族历史发展的精华和积淀;另一方面,也应正视现实环境变化使其部分内容丧失时代价值,须立足当下发展阶段需求重新评判和审视。社会发展的任何传统既是过往阶段的延续,又是对之前阶段的合理扬弃。


文章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网址: http://www.jjyshfzyj.cn/qikandaodu/2021/0624/1603.html



上一篇:试论林业生态环境改善与园林绿化发展
下一篇:成人女性终身学习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基于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投稿 |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编辑部|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版面费 |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论文发表 |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