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社会发展本质进阶论析(5)

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二)“美美与共”:“西方文明中心论”语境悖论的破除 几千年的人类文明走过了原始、农业和工业三个文明形态,正处于后工业转型期的知识文明时期。

(二)“美美与共”:“西方文明中心论”语境悖论的破除

几千年的人类文明走过了原始、农业和工业三个文明形态,正处于后工业转型期的知识文明时期。与之匹配的主体属性也途经“原始愚昧性”“古典依附性”和“近代自主性”三种状态并向着“自由全面性”行进。故此,对社会发展中级本质的讨论应当凝聚在现代化初级本质之上,继而筑构百花齐放式的文明包容性。但是,由于“早发展”的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领域的“领头羊”位置,就势抢夺了文明体系权力中的“话语制高点”,试图在全世界推广雷同其意识形态的普世价值。事实上,以西方为中心的文明观能否概括所有国家、区域和民族的发展特性,历来都是商榷的焦点。特别在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通过包装的“民主化”来满足自身对霸权主义的追逐,导致文明一度产生三方面的异化。

其一,“高唱”唯心主义论调。西方中心认识论将文明看成是理性的永恒进步,忽视其中可能存在的糟粕和滞后。历史观上更是将文明狭隘地视为历史的“终结”和“循环”。这种唯心取向割裂了人类文明与物质社会关系间的互构,忽略人民群众是各种文明的创造者,与唯物史观坚持“文明是实践的事,是社会的素质”的基本原则相背离。其二,刻意粉饰缺陷。西方社会中同样存在大量因文明调适失败而引起的社会矛盾,但出于维护资本主义的绝对地位,各国时常掩盖问题而放大成就,不仅“安抚”本国民众的恐慌心理,更“诱惑”他国仿照其模式,甚至是转嫁本体危机,以达成全球利益的最大化。其三,强权色彩浓厚。恩格斯说过,“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所达到的结果总是同它希望达到或佯言达到的相反”[15],习惯于将文明作为一种“软手段”渗透到不同社会,塑造出符合评判标准的“共同价值”,通过理论模型将其主宰世界的强势目标潜移默化地遍布开来。

人类社会的高级文明不是依靠某一类通用模板就能实现的。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言:“当今世界,尚未有一种思想或意识形态能够明确地、圆满地、有说服力地回答我们所面临的不同文明之间应该如何相处的问题……要更好地寻求解决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就必须在更高层次上重新构建自我和他人文明的认识,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16]沿袭此理路,要想探求一条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高度谐序的文明之路就必须打破西方文明中心论的捆绑,无障碍地通往符合本民族、本土化的社会发展深层本质。

(三)多领域文明互洽的核心架构

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文明结构应该覆盖物质、政治、精神、社会和生态五个维度且彼此融合为一个整体。

首先,物质文明是基本前提。它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物质成果的总和,表明人类物质生活的进步状况,体现为生产方式和经济生活的有机统一。其丰富程度直接定义人类在改造自然过程中获得的自由空间。一定历史时期的物质文明既是对过往阶段发展成果的凝结,又是对现实社会生产力的高度概括。其次,精神文明是价值先导。它是人类改造主客观双重世界过程中积累的精神成果(观念信仰、风俗习惯、价值情感)的总和,反映全体社会成员智慧和道德的层级。精神文明自身建设与进步会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风气与环境,为升级全社会的文明程度提供理念引导、文化动力和智力支持。再次,政治文明是坚实保证。它是人类政治生活的民主状态和政治发展取得的制度性成果之和。理想的政治环境必须满足一些评价指标:(1)有关民主、自由、法治等现代政治意识和政治观念已经在社会中达到广泛共识,并成为指导人们从事政治活动、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准则;(2)各级政府结构及其功能的专门化以及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3)社会政治诉求表达渠道的多元化和稳定化。复次,社会文明是强力支撑。它取决于不同社会中政治体制性质和意识形态属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中国社会长期是一种追求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性质文明形态。它有助于在发展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补齐社会建设短板。最后,生态文明是深层要求。它是以人与外部环境及自然资源的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和日常生活实践导向。如果说农业文明是“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是“黑色文明”,那么生态文明就是一种“绿色文明”。高质量的社会绝不只是政治、经济、文化的充分发展,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合理重塑,更是通向生态文明强国的必经之路。上述五种文明相互作用、互通联动是促进社会发展本质由初级向中级进阶的“加速剂”。


文章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网址: http://www.jjyshfzyj.cn/qikandaodu/2021/0624/1603.html



上一篇:试论林业生态环境改善与园林绿化发展
下一篇:成人女性终身学习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基于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投稿 |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编辑部|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版面费 |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论文发表 |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