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8-0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贵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强调,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当前形势,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育新机,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奋力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

贵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强调,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当前形势,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育新机,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奋力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后发地区转换发展动能新路径,对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贵州省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新发展理念,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经济社会发展势头持续稳定向好,成为欠发达地区脱贫攻坚、跨越发展的生动典型,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大踏步前进的一个缩影。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毕节试验区成立30周年时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着力推动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提出的要求,也是对贵州全省的要求,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的要求上升为全省的重大战略加以贯彻落实。

探索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跨越发展新路径。在产业创新发展方面,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积极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高标准推进数字经济、能源、特色生物产业、新材料、装备制造、通航、酱香型白酒产业、精细磷化工等产业集群发展。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长征文化公园贵州段建设,加快完善大健康产业体系,打造西部现代物流枢纽。加快推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建设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大省。在科技创新方面,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力争在大数据、大射电、中医药等方面建设一些重大创新平台,重点开展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大健康医药、新材料、新型磷化工、航空航天等产业的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尤其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大数据智能化方面引领发展,打造南方数据中心示范基地,加快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双创"示范基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在加快构建现代基础设施运行体系方面,着力完善路网、水网、电网、油气网、地下管网和互联网等现代基础设施网络,提升基础设施供给质量和运行效率。稳步推进贵州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加快构建绿色智能安全立体化交通体系。加快大中小型水库及输配水网、引提水、河湖水系连通等工程建设,全面实现"市州有大型水库、县县有中型水库、乡乡有稳定水源"。加快骨干电网网架、省际间直流联网、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建设,加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及配套电网建设改造,建成完善的国家级干线、省级支线、县级联络线三级天然气输配体系,全面提升能源网络运行效率。加快推进全省骨干网、城域网和接入网升级改造,推动5G全面商用。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完善现代产权保护制度,深入推进自然资源开发改革。深化城乡"三变"改革,推进城乡资源、资金、人力等要素资本化股权化。在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以及投融资体制、电力市场化等方面进行试点探索,推进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

形成融合共赢统筹有力的协调发展新机制。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以加快建设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为统领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打造大贵阳和遵义两大都市圈,加快培育黔中城市群,"以圈带群"促进行政区经济向城市群经济转型,推动节点中小城市与都市圈协调发展,推动小(城)镇特色化发展。探索深度贫困地区以及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生态严重退化地区等特殊类型地区实现振兴发展的路径和政策体系,加快补齐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建设,形成一批民族地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点。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深入实施城乡融合配套改革。以建设一批高品质的特色小镇和小城镇为纽带,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产业、生态统筹发展,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打造蓝天碧水青山净土的绿色发展新典范。深入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加快长江珠江上游绿色屏障建设示范区、西部地区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筑牢长江上游绿色屏障。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一批国家储备林基地,适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范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磷石膏、锰渣综合利用力度,扎实抓好草海污染防治和乌江、清水江总磷污染治理,稳步实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工程,探索全域综合治理新模式、新路径,提高绿色治理能力。深化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持续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深化生态补偿机制、生态修复补偿制度、碳排放权和排污权交易制度、节能信用评价机制、自然资源管理制度、绿色金融制度改革,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总结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产业的有效路径,推动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变。


文章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网址: http://www.jjyshfzyj.cn/zonghexinwen/2020/0806/516.html



上一篇:【央视快评】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
下一篇:营造健康良好政治生态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投稿 |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编辑部|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版面费 |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论文发表 |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